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招商引资 > 正文
    购物车
    0

    王阡一村:巨变,从“打井”开始

    信息发布者:Dysania
    2016-11-25 12:57:13    来源:义乌商报   转载

    义亭镇王阡一村坐落于义亭镇西部,处在稠义路尽头,又在上佛路交接处。从村里没有一寸水泥路开始,到成为远近闻名的“小康村”、“文明村”,巨变,正是从“打井”开始……

      ▲往日的草帽加工厂已完成了“转型升级”,产品样式从“单一”到“多元”,销售网点也从国内走向了国际。

      打井,从120米打到180米

      就在5年前,王阡一村还是个出名的破旧村,当时提及这个村,会有人立马说:王阡一村,一寸水泥道路也没有,村里要开会,只要几分钟时间就“散会”了。

      新一届村两委上任后,感到村民的心很“深”,惟有走进群众心里,帮助群众做几件打动人心的事,才能赢得群众。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村里就建起了一个篮球场,破天荒地终止了“一寸水泥道路也没有”的戏说。群众究竟在希望什么?渴望解决的问题就摆在眼前,由于地势偏高,又处在工业功能区附近,整个村缺水是最残酷的现实,每天只提供两个小时的供水,村民间互相“借水”成为这个村最特殊的风景,加上水质不怎么好,“吃水难、用水难”困扰了王阡一村村民多年,曾经有人说,解决村庄的水问题,那才真正“过上了好日子”。

      从2006年开始,王阡一村村两委在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展开了打井攻坚战,连续3年,每年打一口水井,从120米打到了180米,结果那水比油还贵,根本满足不了群众的需求。

      望着废弃的水井,群众那渴望的眼神深深刺痛了村干部们的心,即使碰到再大的困难也要解决水的问题。2009年,身为市人大代表的该村党支部书记李光军提出了城乡一体化供水的建议,得到政府及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立即着手规划建设。借助这一“东风”,该村从四海大道城乡一体化供水总管网“分支进村”,率先给王阡一村供水。得知消息的村民像迎新年一样高兴!一户一水表,清澈的自来水源源不断流进村民家中,更如涓涓细流滋润着群众的心田……

      去年,该村自来水管网又与上溪自来水总管并网,吃水难、用水难成为了历史,兴高采烈的村民喜不自禁,村两委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大为提升。

      草帽的变迁,

      折射着村庄转型发展之路

      上世纪80年代末,村里26岁的小伙李光军看到,乡亲们下田干活时戴的草帽都是从外地购进的,就萌发了创办草帽厂的想法。几经周折,他生产加工的麦秆草帽远销河南、河北、甘肃等地,他在“人无我有”中赚到了“第一桶金”。

      很快,越来越多的村民加入到了草帽加工的行列。短短几年,这个村几乎每家每户都生产加工草帽,成为了国内闻名的草帽村。然好景不长,仅仅过了几年,麦秆草帽生意开始滑坡,这个曾经名噪一时的草帽村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转眼到了乡村皆美丽的今天。3月中旬的一个下午,记者来到王阡一村,宛如进入了一个“城市花园”,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主任李光军介绍,到目前为止,村里共硬面化道路2.1万余平方米,村内主干道硬化率达到100%;共完成墙体粉刷90余幢,粉刷面积超过9万平方米,粉刷率在70%以上;绿化房前屋后空地8500余平方米,建成大小花坛80余个;村内油草塘、泽塘、樟施塘三口池塘经过清理,得到了有效治理;村里安装路灯150盏;建成面积1000平方米的文体休闲球场和2个休闲美观亭;拆除村内危房400余平方米,先后投入资金500万元以上。

      村里还有没有人加工草帽?记者问村里的老支书李忠宝。

      “至少还有七八家。”他说。随他来到村中一户人家,四层小楼内传出机器声。这是一家玩具、艺术帽加工厂,院子、客厅里堆满了刚加工好的草帽,彩色的、斗篷状的、礼帽式样的,花样繁多。工人小楼说,这些玩具帽、艺术帽大都销往荷兰、西班牙等国家。像这样的草帽厂村里还有几家,都是从国际商贸城接来订单,按照客人的要求来做,什么样式的草帽都能做出来!

      村干部介绍,以前草帽的品种单一,已逐渐满足不了人们的需求,如今,使用一样的原材料,却能开发、加工数十种艺术帽,深受海内外消费者的喜爱。十年光景,王阡一村的草帽实现了漂亮转身,朝着现代化、国际化的目标迈开了大步。还值得一提的是,部分原本从事草帽加工的村民积累了一定的资金后,改行办起了其他企业,成为名副其实的大老板。他们富裕后不忘村庄,积极参与村庄的发展与建设,王阡一村变得越来越美丽!

      26户住房特困户有了自己的宅基地

      “下一步,我们村庄将进行空心村改造,村容村貌将再上一个新台阶!”王阡一村村干部说,这段时间,村里还有一件大喜事——26户住房特困户有了自己的宅基地。

      王阡一村是义亭镇土地较早被征用的村庄之一,土地被征用后,村民建房用地多年没有指标,这让不少农户很头疼,村干部也很揪心,粗略一算,村里有40多户村民属于住房特困户,或人均低于15平方米,或所住房子老、破、旧。在镇党委政府和上级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下,村两委干部将其列为民生“头号工程”,马不停蹄跑部门、进单位,沟通、协调。到目前,26户住房特困户的宅基地用地指标已得到审批。“尽管不能满足所有村民的要求,但我们将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先解决最困难的群众住房问题,一下子解决不了的村民也表示了理解!”王阡一村的干部说。

      在村口,记者碰到了一位李姓村民,他说,自己在将要安排的26户住房特困户之中,感到很幸运,很多年来,他们一家都巴望着建房,如今就要落实了,真的很感谢村干部。

      在采访将要结束时,记者来到王阡一村的村委会办公场所。值班的干部介绍说,今年以来,村里开始实施365便民办公制度,公布了村干部值班电话,确保村民找村里办事,能找到人、好办事。

      记者手记

      努力办好“群众想要办的事”

      村干部该做好哪些事?王阡一村两委的答案是:努力做好“群众想要办的事”。

      曾经的王阡一村,尽管是闻名四方的“草帽村”,然而,由于地处偏僻等方面的原因,这个村竟然没有一寸“水泥地”,村容村貌也脏乱不堪。新一届村两委从“群众想要做的事”做起,打井、搞绿化、清理水塘……由于这些都是群众急切盼望解决的事,民心所向,办法总比困难多,力量总比磐石强,在群众的大力支持下,一件件群众急盼解决的事得到了圆满解决。更值得一提的是,在一桩桩实事的办理中,村两委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一点点汇聚,村干部的形象在村民心中一点点高大起来,凝聚起创新创优、攻坚破难、齐心协力、共谋发展的强大动力,推动村庄建设迈上跨越发展的快速路。


    打赏捐赠
    0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村民评论
    高飞飞2016-11-25

    这个树很好看

    回复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村网通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